|
昆明软件开发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六大误区 文章内容
国内企业管理运用信息化走到今天,信息技术已成为企业赖以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.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步履艰难,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信息化的陷阱与怪圈.究其原因是许多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走入了认知误区.下面我们跟随昆明软件开发小编来看一下. 误区一:盲目追求一步到位 大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都有追求“一步到位”的心理,认为软件功能全面强大,操作办公起来就会更加稳妥,不求要点只怕遗漏.殊不知,功能越多、添加内容越详细的软件,其操作越复杂,实用性相对也就降低.因此,集中力量解决业务处理中的主要矛盾才是关键,比如分销企业在软件中能够及时地掌握货品的分布、流转情况以及销售趋势就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,而对于外贸企业及时了解订单所需材料的到位情况,生产进度、走货情况以及最终订单的核算,才是企业关注的焦点,如果盲目追求大而全的软件功能,势必走入了面面俱到、面面不到的信息化误区. 误区二:以企业大小决定软件大小 “我们企业小,内容少”,“我们的内容很简单”…….这是在软件需求中听到的最多的表述,而偏偏就是这个说法是最不准确的,其实道理很简单,所谓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,不管是多大的企业,业务的处理流程其实是大致相同的,大企业业务处理中的每一步在中小企业也是必须的,否则企业的管理是执行不下去的,正如一件服装不管尺码大小,所要完成的工序都是相同的.因此,软件是没有大小的,认为中小企业的软件是大企业软件的简化、企业小软件小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. 误区三:把手工搬上电脑 在软件实施过程中经常还有一种现象发生,认为用软件就是把手工的业务原封不动地搬到计算机上,把手写改成键盘输入打印机输出,其实这本身不仅抛掉了软件最最基本的信息共享、提高效率的功能,还使信息化成为了日常工作中的一种负担.另外在手工业务处理过程中,有许多处理过程是模糊的、重复的、不严密的,比如名称可以简化着写,上下游在处理同一数据时可以人为地修改......这些过程在信息化管理中也是需要改进、完善和规范的,也就是说信息化是对传统日常工作习惯的改变,它深入企业内核,但它能改造团队、提升管理、满足企业长期利益. 误区四:企业办公电脑,配置越高越好 “时间就是金钱,效率就是生命”是企业管理人员常说的一句话.这种心态反映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采购决策上,就是认定机器配置越高速度越快,IT应用效率必然越高,这种一味追求高配置的做法造成的直接后果,就是系统不断更新、频繁升级,企业信息化的采购成本居高不下.然而中小企业在成长中发现,随着企业发展,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绝非有几台运行速度较快的电脑那么简单.在办公自动化、信息管理和信息安全等领域,作为信息化基础的商用PC,关键并不在于有什么配置,而在于有什么功能和应用. 误区五:增加系统功能,必然增加成本 长期以来,人们习惯了一分钱买一分货,在这种惯性心理的作用下,企业IT采购人员常说的一句话是“要想实现这些功能啊,起码得多少钱,不过我们可以节省多少钱,所以这个费用还是值得花!”于是,本来就对复杂的IT系统所知甚少的中小企业的老板,咬咬牙、跺跺脚,从有限的公司预算里,拿出钱来购置IT产品.然而,IT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推动企业办公自动化新技术层出不穷,于是,抱着“已经花钱买来的东西,改造一下,能用就凑合用!”的心理,这些中小企业又开始了对IT系统的不断升级改造. 误区六:中小企业,对网络安全要求不高 无论是大型行业客户还是中小企业客户,网络安全是较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.目前国内网络安全之所以形势严峻,最大的原因在于政府、社会,尤其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不足.造成这种现象的历史原因,在于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时间较短,信息化的起步水平较为初级.最近几年,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,网络安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.但是在中小企业管理者当中,仍然有为数众多的人认为网络安全主要是政府、军队、大型企业的事情.所以,现在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忽视网络安全的做法随处可见,当然,由此造成的教训也比比皆是. 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在信息化过程中走一些弯路也是难免的,希望每个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,走出、绕开误区,少走弯路,取得预想的成果. |